攀枝花股票配资 财报解读|百度三大业务加速AI化,李彦宏称大模型实惠高效是下一目标

  • 首页
  • 在线证券配资
  • 股票配资开户平台
  • 配资炒股门户
  • 你的位置:在线证券配资_股票配资开户平台_配资炒股门户 > 股票配资开户平台 > 攀枝花股票配资 财报解读|百度三大业务加速AI化,李彦宏称大模型实惠高效是下一目标

    攀枝花股票配资 财报解读|百度三大业务加速AI化,李彦宏称大模型实惠高效是下一目标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8-02 13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21

    今年,随着智能云业务逐渐具备自我造血能力,百度已走过了换挡期。它现在的重点是,利用生成式AI加速转型

    文 | 吴俊宇 顾翎羽

    编辑 | 谢丽容

    2024年被认为是大模型加速落地的关键一年。投资者普遍关心生成式AI(人工智能)的落地进展。因此,各家科技公司一季度财报备受关注。百度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  5月16日,百度集团(HKG:9888、NASDAQ:BIDU)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财报。百度集团控股爱奇艺,爱奇艺收入并表在百度集团中。为真实反映百度自身业绩情况,本文仅讨论百度核心(百度集团剔除爱奇艺)的业绩变化。

    本季度百度给出了一份稳健的财报。财报显示,百度核心一季度营业收入238.0亿元,同比增长3.5%。归属于百度核心的经调整净利润66.3亿元,同比增长25.8%,百度核心营业利润45.4亿元,同比增长10.9%。营业利润率为19.1%,同比提升1.3个百分点。

    投资者对百度本季的业绩反馈积极。百度发布财报时,港股已经收盘。但截至美国东部时间5月16日下午收盘时,百度股价小幅上涨1.6%,收盘价为112.56美元,总市值395亿美元。

    百度有三大业务,在线营销(移动、搜索)、智能云、智能驾驶。这三大业务都和AI直接相关。在百度的AI转型中,在线营销提供现金流,智能云是当下转型重点,智能驾驶是未来转型重点。

    在线营销营收170亿元,同比增长3%。该业务在百度总营收占比71%。百度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,百度正在尝试用生成式AI改造传统的移动、搜索体验。目前,百度搜索结果页面中约有11%是AI生成的结果。这为用户提供了更准确直接的答案。不过,在线营销尚未靠生成式AI实现商业化。

    智能云营收47亿元,同比增长12%。该业务在百度总营收占比20%。百度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披露称,生成式AI营收在智能云总营收中占比6.9%。目前,这部分营收主要来自模型训练。随着模型推理收入快速增长,智能云将迎来新一轮增长。

    根据百度管理层在近五个季度财报电话会披露的信息,百度智能云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(剔除股权激励、服务器摊销等非现金因素影响,阿里云也采用了这一利润统计口径)下的盈利。

    百度未在财报中披露智能驾驶业务进展。但可通过非在线营销(包括智能云、智能驾驶、小度音箱等)营收减去智能云营收得到相关数据。按照这一计算方式,智能驾驶和小度音箱营收总和21亿元。该业务在百度总营收中占比9%。它仍需不断投入。其中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进展迅速,运营效率在提升,部分城市已接近盈亏平衡。

    2021年-2022年,百度曾经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压力。它需要靠在线营销业务的现金流反哺云、车两大业务。随着云逐渐具备自我造血能力,百度已走过了换挡期。它现在的重点是,利用生成式AI加速转型。

    搜索,AI改造刚刚起步

    百度的在线营销业务由搜索引擎、移动生态两部分组成。它在百度营收大盘长期占据70%以上的比重。在线营销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高,通常在60%以上。因此它是百度的“现金牛”。百度需要它保持长期平稳,为智能云、智能驾驶创造充足的发展空间。

    本季度百度的在线营销业务增速相对平缓。百度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解释,宏观经济疲软对此影响较大。因为百度的品牌主大部分来自各行业的中小企业,它们对经济波动很敏感。百度管理层的判断是,在线营销业务未来几个季度增速放缓,但基本面相对稳健。

    在线营销业务的亮眼之处是,百度正在使用生成式AI改造旗下搜索、移动产品。

    一位百度高管2023年8月曾表示,百度用生成式AI重构了一批C端产品。百度网盘、百度文库AI改造后,用户使用黏性、会员付费率有很大提高。文心一言App、百度搜索,也在成为新的流量入口。

    百度的重构策略之一是,让搜索、小度、地图、贴吧、车机等产品接入“智能体”能力。“智能体”本质是AI机器人。它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。

    近半年来,百度用生成式AI改造C端产品这一策略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百度管理层表示,目前百度与生成式AI相关的营销新增收入环比有所提升,未来将延续这一趋势。这些增量收入缓解了宏观经济疲软的影响。这也将为在线营销业务的转型赢得时间。

    2023年大模型热潮刚兴起时,业内常见的一种观点是,生成式AI会替代搜索。它暂时无法带来广告收入,甚至可能导致搜索引擎收入下滑。在谷歌的财报电话会中,投资者曾多次提出类似问题。

    不过,实际情况是,生成式AI和搜索的结合度越来越高。以谷歌为例,它的搜索业务营收增速并未因为生成式AI下滑,甚至还在提升。2023年一季度,谷歌搜索业务营收增速仅为2.1%。2024年一季度,谷歌搜索业务营收增速已提升至12.8%。

    百度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,人工智能是对传统搜索的补充,它扩大了潜在市场。2023年二季度以来,百度一直在用文心大模型重建百度搜索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搜索结果由文心大模型生成。百度将继续利用大模型增强搜索体验,这对于提高搜索使用率至关重要。

    长远来看,生成式AI会改造移动、搜索用户体验,进而带来新的业务增量。其改造有三个方向。

    其一,在搜索概览页面引入AI生成内容。这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直接、准确的答案。搜索体验会因此改善,进而提升用户黏性。此次财报电话会披露,百度搜索结果页面中约有11%是AI生成的结果。

    其二,搜索引擎的营销系统可以用生成式AI进行改造。这可以为品牌主提供创意生成、营销策略等一系列工具。百度2023年开始为广告主提供AI营销平台。部分品牌主营销转化率因此提升。

    其三,在搜索引擎中提供品牌服务中心。品牌主可以利用AI客服等工具获客、转化。传统的搜索引擎往往采用CPC(Cost Per Click点击量付费)模式。上述模式融入了生成式AI后,有机会提高CPS(cost per sale,按效果付费)模式占比。这种流量价值更高,对企业客户的帮助更大。

    因此,百度创始人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中直言,搜索将成为人工智能的“杀手级”应用之一。

    云,已经吃到AI红利

    无论是中国云厂商,还是国际云厂商,普遍期待大模型能带来新的增长机会。

    国际云市场2022年-2023年曾是低迷期。当时受宏观经济影响,企业普遍在优化IT成本。亚马逊AWS、微软Azure、谷歌云曾遭遇多个季度的营收下滑。但在2023年末,亚马逊AWS、微软Azure、谷歌云因为大模型重回正常的增长轨道。

    中国云厂商情况类似。2021年开始,阿里云、腾讯云、百度智能云进入长达三年的调整期。上述云厂商也曾连续多个季度营收增速低于10%,甚至出现负增长。

    2023年四季度后,百度智能云依靠大模型重回正常增长轨道——营收增速超过10%。2024年一季度,百度智能云的营收增速继续上升到了12%。它的营收增速和美国三大云厂商仍有差距,但增长变化曲线,基本和美国三大云厂商保持同步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,百度智能云抢到了这一轮大模型技术变革的先机。

    智能云目前已经是百度稳定增长的“第二曲线”。它还具备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。根据百度管理层在近五个季度财报电话会披露的信息,百度智能云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(剔除股权激励、服务器摊销等非现金因素影响,阿里云也采用了这一利润统计口径)下的盈利。百度管理层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表示,从长远来看,预计AI和大模型相关业务的利润率将进一步提高,并高于传统云业务。

    智能云的增长主要受益于目前的算力结构变化。大模型训练、推理都需要AI芯片。因此,智能算力(GPU等AI算力)增速正远超通用算力(CPU算力)。国际市场调研机构IDC在2023年12月预估,2022年-2027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为达33.9%,同期通用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6.6%。

    多位中国云厂商高管近期同时表达了一个观点——2023年以来,算力大盘的结构变化是,智能算力增速大于通用算力。但在2024年之后,智能算力的结构变化是,推理算力的增速会大于训练算力。原因是,随着各行各业落地在业务中使用大模型,一批AI原生应用会快速诞生。

    在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中,百度管理层对智能云业务的发展判断与之类似。

    其一,云计算正在从通用算力为主,走向智能算力为主,云市场竞争格局会被重塑。百度有机会成为行业的领先者。

    其二,智能云目前增长动力主要靠模型训练。未来一段时间,模型推理需求会爆发。智能云会迎来新一轮增长机会。

    其三,百度的GPU算力带动了CPU算力交叉销售。客户对百度GPU算力认可度很高,因此正在把CPU算力需求迁移到百度。

    百度智能云目前的营收规模和其他头部云厂商仍有差距。它仍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,追赶领先者。它必须抓住其他的增长机会。比如,为接下来可能到来AI应用爆发、模型推理增长做好准备。

    目前,百度已经有所动作。百度推出了千帆AppBuilder应用开发平台。企业可以用它开发轻量级、碎片化、原子化的生成式AI应用。百度还在和一批软件厂商探索生成式AI应用,并建立了AI应用商店。

    百度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披露,2024年4月,文心大模型每天处理约2亿次API(应用程序接口)调用,较2023年12月的约5000万次大幅增长。这一增长表明,文心大模型的采用率不断提高,未来模型推理会有巨大的收入潜力。

    云持续发展,需要算力储备。大模型无论是训练、推理,都需要充足的算力资源。2023年,拥有云业务的全球科技公司都在进行算力军备竞赛,大量采购高性能GPU服务器。百度也不例外。

    算力采购规模通常会在资本支出中有所体现。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通常包含服务器采购、数据中心建设、土地租赁等。企业服务器采购的摊销周期一般是5年-6年。当季实际采购支出不会全部入表,而是摊销到未来5年-6年的资本支出中。

    百度需要为算力军备竞赛做好充分准备。百度核心的资本支出可以看出相关迹象。2023年二季度开始,百度核心的资本支出开始大幅增长。近四个季度的平均增长幅度高达61.4%。这一增幅甚至不低于微软。微软是美国三大云厂商中2023年资本支出较激进的一家。当年平均每季资本支出增幅为47%。

    车,商业化落地加速

    百度智能驾驶业务目前主要有三块。自动驾驶,也就是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;智能汽车,主要为车企提供辅助驾驶解决方案;生活出行,围绕百度地图构建生态服务。

    百度的核心战略是,以AI技术为基础,发展自动驾驶出租车、辅助驾驶业务,进而拓展至整个出行服务体系。其中,自动驾驶出租车、辅助驾驶相辅相成,服务于不同的用户需求。它还能在行驶过程中收集高质量数据,进而将反馈给自动驾驶大模型,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。

    萝卜快跑被认为是百度自动驾驶业务中,商业化进展顺利且市场潜力可观的一块业务。华福证券近期的一份数据显示,萝卜快跑每公里运营成本仅0.81元,较传统油车节省58%,较传统电车节省43%。

    百度财报通常不会披露百度智能驾驶业务的营收数据。此次财报仅披露了萝卜快跑的业务运营数据。截至4月19日,萝卜快跑累计提供乘车服务超600万次。一季度提供乘车服务约82.6万次,同比增长25%。这个数字略低于去年四季度83.9万单。出行服务单量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。因此这个数据相对平稳。

    2023年以来,由于产业链成熟、政策逐步松绑,萝卜快跑进入了发展快车道。目前,它已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武汉、深圳、重庆、长沙、阳泉等城市开放,并面向公众常态化试运营。截至2024年4月19日,萝卜快跑累计为公众提供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超过600万单。2024年一季度,萝卜快跑向公众提供了约 82.6万次乘车服务,同比增长 25%。

    对萝卜快跑来说,现在更现实的命题是商业化。因此,萝卜快跑2023年-2024年的业务重点是,提升重点城市的区域单位经济效益。对此,百度采取了两个策略。

    其一,降低整车成本和运营成本。5月15日,百度刚发布了新一代萝卜快跑无人车,整车成本相较第五代车下降60%。价格已经下探至20万元。

    其二,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和提升运营效率。无人出租车规模效应明显。百度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中介绍,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运营覆盖范围比一年前扩大了8倍,目前覆盖当地700多万人口。市场规模已达到当地网约车的1%。萝卜快跑运营时间也从最初的非高峰时段逐渐扩大到增加高峰时段,并于今年3月延长至7×24小时。每辆车的日均载客量、单次载客距离都在增加。

    上述策略使得萝卜快跑的盈利能力正在提升。百度管理层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,公司计划在2024年底前将武汉运营的全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大至1000辆,较去年底增长三倍多。当下重点仍然是改善单位经济模型,并缩小萝卜快跑亏损。随着运营效率提高、成本降低,萝卜快跑将首先在武汉实现盈亏平衡。一旦实现,就可以迅速扩大运营规模。

    百度目标计划是,萝卜快跑2024年底前在武汉达到收支平衡,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全面盈利。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,萝卜快跑有望成为全球率先实现自动驾驶商业盈利的平台。

    近期自动驾驶行业一个新变化是,特斯拉FSD(全自动驾驶)正在加速入华。业内普遍认为,特斯拉FSD入华可能激发“鲶鱼效应”。这可能会激励本土企业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落地,推动行业向高阶自动驾驶发展。届时,百度的萝卜快跑可能也会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。

    百度目前所有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AI底座。5月16日财报发布后攀枝花股票配资,百度创始人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,百度下一步要让文心大模型系列变得更加实惠和高效。“这将为百度带来更多机遇。”

    财报百度算力智能云萝卜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    TOP